2007/06/13

以彭吉詭計談BlogAD部落叢林

 

家人問了一些與網路有關的事,對於流行或專業的東西真的似乎都像從電視購物裡聽來的似是而非的概念,不能說不對,但解釋到完全正確能理解,幾個小時後記憶又回到電視購物說得那一套,真的感覺也許要像天線寶寶那樣的教學方式,才有可能完全被記住吧。

問到寫部落格賺錢的事,登入Google Adsense帳戶解釋給他聽,另外提及台灣的幾個網路廣告服務,讓我想到目前的BlogAD的部落叢林會員模式不確定會不會步上老鼠會的後塵。

問迴紋針換到房屋的網路交換易物到底是誰回事,還好有一支windows live的廣告,才省下很多時間。

 

BlogAD部落叢林

自己廣告的收入不能滿足您嗎? 快招攬你自己的下線!
除了透過您自有的部落格播放廣告賺取獎金外,您還有創造更多潛在收入機會,就是招募下線部落格,建立您專屬的聯盟。而來自所有下線部落格的廣告點閱,BlogAD將支付您額外的廣告獎金。
招募下線部落格的方法很簡單,在您成為BlogAD的聯盟部落格之後,我們會立即提供您一個專屬的招募網頁,您只要將我們另外為您準備的廣告素材放置於您的部落格上,並設定超連結至招募網頁即可。
所有透過您的招募網頁加盟BlogAD 的部落格均成為您的下線部落格。當然,您的下線部落格也有與您一樣享有招募下線部落格的權利。透過您建立的下線聯盟,深度達第二層(寬度無限),所有部落格所創造的廣告點閱,BlogAD將支付您額外的廣告獎金。
請參考下方架構圖 :

舉例說明:
您是A部落格,您招募了B1、B2、B3、B4、B5五個部落格當做您的下線,而只要有網友點選B1、B2、B3、B4、B5五個部落格其中的任何一個部落格所播放的廣告,您就可以得到額外的廣告獎金,而B1、B2、B3、B4、B5五個部落格也可招募自己的下線,例如B1招募了C1、C2部落格,則B1 可得到C1、C2所帶來的額外獎金,且A也可以得到C1、C2所帶來的額外獎金哦。

 

 

名詞解釋:

以下文件出處:2007.03.13南方朔電子報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     

彭吉詭計

老鼠會的前身
最近這段期間,國際財經媒體上出現得極頻繁的字眼,乃是Ponzi Scheme,將它譯為漢文,可以是「彭吉詭計」,如果要說得白話一點,它就是後來「老鼠會」的前身。
對於「彭吉詭計」,美國當代財經學者敏斯基(Hyman P. Minsky)在論文《脆弱金融環境下的金融資源》裡,為它做了如此的定義:「彭吉詭計是一種金融活動,它的利息支出超過了該活動的現金流入。」
彭吉(Charles Carlo Ponzi),乃是義大利西西里裔的美國人。他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年間,在波士頓虛設公司,展開大規模的吸金活動。凡參加他的活動者,四十五天即可獲得五十%的利息。他在遊說客戶時宣稱,當時美元在國際市場貶值,由於不能直接從事匯率價差的買賣套利,他遂設計出一種套利模式,以購買匯價較穩定的國際郵資券,來間接套利。雖然他的說法似通而不通,但升斗小民卻都信以為真,於是,在很短的時間裡,他遂騙得七百九十萬美元,這在當時乃是天文數字。但這種吸金活動,由於很快地就找不到新老鼠來養舊老鼠,整個詭計即再也無法延續下去。一九二○年他被捕時,身上祇有六十一元的郵票和國際郵資券。
彭吉所設計的這起騙案,在二十世紀新興中產階級史犯罪史上,乃是罕有的先例。從此以後,「彭吉詭計」遂成了專有名詞,舉凡任何金融活動,祇要它的特性是藉著成員不斷增加,以新債養舊債的,都可稱為「彭吉詭計」。
麻省理工學院前教授金德柏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在經典名著《瘋狂‧恐慌及崩盤--金融危機史》(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is)裡指出,「彭吉詭計」在金融騙術上,雖然有推陳出新,手法高明之處,但並非史無前例。它和許多社會都有過的「連鎖信活動」(Chain Letter)極為酷似,也和一七二○年英國著名的「南海泡沫騙案」(South Sea Bubble)極為相同。
所謂「連鎖信」,乃是一種以等比級數的速度,不斷增加的寫信活動,隨信附上小額金錢,最後過了好幾次輪轉,一封信就會跑出來好幾萬封信,做為組頭的那個人,即可因此而致富。「連鎖信」這種活動,可以說乃是「老鼠會」最原始的類型。
至於所謂的「南海泡沫騙案」,則是金融史上另一個古老的重大公案。一七一一年,英國的蘇格蘭出現了一家「南海公司」,以向北美洲販售奴隸為主要營業項目,保證股息為六%,因而股票推出後,銷售情況甚為良好。一七一七年該公司販奴船首次啟程,但業績不佳,就在公司可能出狀況前,英王喬治一世接收該公司,並出任董事長,於是該公司信用大增,不久立即付出所有積欠的股息。一七二○年該公司接收英國全部國債,氣勢更漲,而英國內閣至少有三名閣員又介入以牽人頭的方式,找人入股。當年一月,股票市值仍僅為票面的一‧二八五倍,八月已達到十倍以上。到了七月,由於人頭涸竭,股票立即狂瀉,到了十二月已跌回一‧二四倍。由此一來,許多蘇格蘭的投資者遂告傾家蕩產,英國國會對該公司的炒作股票以及拉人頭展開調查。該公司從此一蹶不振,一七五○年賣給了西班牙政府。「南海泡沫騙案」乃是最早的「老鼠會」。當時的英國學者卡斯威(John Carswell)即指出:「股票市價的不斷增高,祇不過是種幻想。無論用通俗算術如何來計算,一加一將永遠不會變成三‧五,反而是這種虛構的價值將使某些人受損。唯一避免受害的方法,乃是及早將它賣掉,讓惡人祇能逮到落在最後的人。」卡斯威的這段話,乃是對任何具有「老鼠會」特性的金融活動參加者最好的建言。「最後一名遭殃」(Sauve qui peut)這句拉丁名言,從此和「彭吉詭計」掛上了鉤。
從「南海泡沫騙案」、「連鎖信」,到「彭吉詭計」,它們都是後來泛稱「老鼠會」的某種變型。在《瘋狂‧恐慌及崩盤--金融危機史》裡,金德柏格教授說道,無論任何時代,金融詐騙都是一種「需求決定」的騙案。每當人心貪婪,「彭吉詭計」即有了呼風喚雨的機會。
類似於「彭吉詭計」的金融案件,金德柏格指出,它們是否均為詐騙,的確值得爭論。有些金融案件確屬詐騙,有些則祇不過是由於知識不完全所造成的無知。無知固然傷害到金融案件的投資者或投機客,但那些由於知識不完全而始作俑者,他們可能確實有貪利之嫌,但若他們也相信自己的金融活動有效,他們的貪利可能就難說是「詐騙」。有關此類案件,一九七○年代初又在美日復熾,其中有些純屬集資活動,有些則將老鼠會式的算術用來進行「多層次行銷」。集資活動由於利息高得匪夷所思,因而縱使原意不在詐騙,最後也必然變成詐騙,這也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五年間,美日對此類案件皆以違背倫理為由,加以取締的原因,日本並稱之為「惡德商法」。而有關「多層次行銷」部分,儘管有些有點惡劣,但並不必然違法或詐騙,因而留存了下來。這種集資與行銷方法,一九八○年代初進入台灣,乃是當時轟動的「老鼠會」事件。許多以這種方式集資者,由於都面臨了無法以新債養舊債的困局,在難以為繼之後,成了詐騙案,並陸續被判刑。
因此,「彭吉詭計」乃是金融史上的重要公案。而它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此刻,卻又重新躍進了歷史的舞台,則和當今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結構密切相關。現在的世界並不是有什麼人仍在搞「彭吉詭計」,而是整個結構就是「彭吉詭計」的結構!
以「彭吉詭計」的觀念來談論當今的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最早的厥為美國主流的《商業週刊》,它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就已使用了「彭吉詭計」這樣的字眼與概念。
在許多篇論著裡並明言或不明言的指出,當今的世界即已是一個「彭吉詭計」的結構。它的許多預見,到了二○○○開始實現。因而世界已成了「彭吉詭計」的結構,這種說法並非全部虛妄。該刊的論點指出:
(一)從一九九四年起,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確定。強勢的美元使得各國資金源源不絕地進入美國,不但挹注了美國國際收支的赤字,也支撐了美國擴張所需的資金。以股市為例,從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八年,每年股市獲利百分比皆在兩位數以上。如此高的獲利,在當今的世界已極罕見,自然格外加速資金的進入,後來的資金支持著先來的資金,交替著將股市推到最高點。問題是,這種彷彿「老鼠會」式的股市遊戲,總有到頭的時候,屆時它將如何為繼?
(二)強勢美元支持出了美國的股市與債市。到目前為止,美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占十一%,公司債占二十%,政府債券則占四十六%。至於高達五‧一兆美元的房貸,外資也同樣占了極大比例。這些金錢除了支撐出美國的投資外,也造成了消費的不斷擴張與公司個人債務的持續增加。一九九○年,美國家庭的債務為可支配所得的九十五%,二○○○年的第四季,已增加到可支配所得的一二四%。目前美國百業蕭條,單單上半年,被解僱的新增員工即達七十八萬人以上,但個人消費仍有成長之關鍵,即在於房市裡,有屋者將五千億市值的房產,貸款貼現,以三百三十億美元的價差投入消費所致。葛林斯潘也在最近直承「消費仍熱的主因在於房市」。問題是,以房市價差支撐消費,這和以股市上漲的價差支撐消費一樣,也都有到頭的時候。股市難以為繼而崩盤之後,房市是否也會崩盤?屆時整個體制又將如何維繫?
(三)在強勢美元之下,美國的消費與擴張獲得支撐,也使得美國成了全球「最後的購買者」(Buyer of the last resort)。它固然可以藉著美元不斷地升值而抑低物價,減少物價及工資上漲的壓力,問題在於,這樣的過程也同樣有到頭的時候,屆時又將何以為繼?
(四)綜合上述三項論證,可以說當今的全球經濟和金融情勢,本身就已成了一個「彭吉詭計」的結構,它像「老鼠會」一樣,依靠著源源流入的外國資金而維繫。外國資金流向美國,使得其他國家的擴張與消費被減緩,於是,一個「全球皆窮我獨富」的結構遂告形成,而這種情況也同樣有到頭的時候,它會使美國成為全球沉淪中最後才沉下去的一國,但這卻無益於全球的復甦。
由「彭吉詭計」的結構看世界,或許即會發現到,為何到了現在,儘管全球信心喊話不斷,但信心卻硬是呼喚不出來的原因了。此刻的美元,持續的強勢之後,已走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全球皆窮而貨幣弱勢的結果,已使它們購買美國貨的能力減退,美國出口遂告銳減,第二季出口負成長九%。而公司利潤率則減少十七‧三%。由於前景不樂觀,公司擴張當然也告停頓。七月份美國汽車銷售負成長九%,相對應的則是歐洲車由於匯差較大,反而在美國快速增加。強勢美元的無法持續已可概見。
然而,儘管全球從美國製造、勞工團體、其他工業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都在唱衰美元,但強勢美元的棄守,將意味著強勢美元所帶來的好處將會逐漸失去。美國財長奧尼爾並稱「強勢美元易放難收」。他的話所顯示的,即是擔心一放之下,資金流出失控,從而讓被支撐出來的這個結構出現崩解的風險。而問題是,當今全球經濟的問題乃是這個結構所致,當結構不容更動,所謂的復甦又怎麼可能?難道真的會像有些預言者所說的那樣,陸續地向漩渦裡沉落,美國祇不過沉落得最晚而已?最近,著名評論家伊拉內圖斯(David Zgnatuis)警告說,全球未嘗沒有所有負面因素撞合到了一起,出現「完全風暴」的可能。這種論點不能一笑置之。
因此,在這樣的時刻,「彭吉詭計」這個古老的辭語重新復活,並被用來當做描述世界經濟和金融結構的述詞,實在有它獨特的寫實意義。「彭吉詭計」是「老鼠會」的原始型態,所有的「老鼠會」都有致命傷,就是它無法一直持續下去。而當今這個有若「彭吉詭計」的世界結構,又還有多久可走?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