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3

從英美話題書了解改變的趨勢

本文原文出處為《經理人月刊》2007年2月號

撰文/齊立文
現象很容易捕捉,趨勢卻難以預測。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及文化的局勢及發展,年年都在快速轉變,但整體而言,2006年英文世界裡的最佳商業書籍大致反映出的是,上述幾股力量,正在重新形塑商業的運作模式。
集體合作(Mass Collaboration)
活絡的網路社群,不再只是分散各地的網友,彼此分享資源訊息而已。這個社群集體合作生產的模式,結合了集體的智慧,正在對於全球的產官學界,造成深遠的影響。《維基經濟學》談的便是商業世界應效法及善用網路世界的開放、共享與合作精神,以為企業帶來利益。《商業怪傑》則談到,企業再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必須擷取全球的腦力資源,將源源不絕的創新觀念引進組織。
怎麼做更重要(Know-how)
如今在商業界,創新的口號誰也不敢不喊。但問題在於如何創新?《創新》就是在破解創新密碼,認為創新不是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的靈光一閃,而是可透過一套有紀律的方法訓練而成。《商業怪傑》也是藉由呈現創新企業的成功祕訣,提出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的實用建議。有了創新產品之後,就必須行銷以打響品牌。然而,行銷不只是花錢打廣告、推活動,《行銷成效衡量指標》提出了數十個實用的公式及工具,可讓行銷人員花錢花得更精準。
全球化(Globalization)
2005年,《金融時報》和高盛證券首度合辦年度商業書獎,得主是《世界是平的》(場景是印度);2006年,相同獎項的得主是《中國撼動世界》(主角是中國),進入決選名單的則是《箱子》(從貨櫃的演進史,看世界貿易的發展)。由此可見,近年來全球化議題持續發燒。除了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令西方世界倍感憂慮及威脅之外,全球化對世界政治、經濟及環境的衝擊,亦值得關注,《全球化缺失的解決之道》就是在針砭此一趨勢。
跨界學習(Interdisciplinary)
近年來,個人在核心技能之外,最好還能廣泛接觸本業以外的領域;對於企業,則是最好能廣納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這無非就是希望藉由不同學科或知識的集思廣益,激盪出人們最渴求的重大創新觀念。《你所不知道的事》便是從非傳統金融領域,汲取許多實用的投資觀念。而在管理大師韓第的回憶錄裡,我們則看見了博學者的風範,在從容地優遊在哲學、藝術等人文領域的同時,對於管理這門學問做出了發人深省的詮釋及檢視。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