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0

主題討論:譚盾

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

譚頓是一個喜歡拉琴的年輕人

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

事實上,在街頭拉琴賣藝跟擺地攤沒兩樣,必須爭個好地盤才會有人潮才會賺錢,而地段差的地方,當然生意就較差了!

很幸運地,譚頓和一位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在一家銀行的門口,那裡有很多的人潮....

過了一段時日,譚頓賺到了不少賣藝錢之後,就和黑人琴手道別,因他想進入學校進修,在音樂學府裡拜師學藝,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

於是,譚頓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

在學校裡,雖然譚頓不像以前在街頭拉琴一樣賺很多錢,但他的眼光超越金錢,轉而投向那更遠大的目標和未來。

十年後,譚頓有一次路過那家銀行,發現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臉上露著得意、滿足與陶醉。

當黑人琴手看見譚頓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絡地說道:「兄弟!好久沒見,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

譚頓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好賺錢嗎?」

「還好,生意還不錯!」譚頓沒有明說,只淡淡地說著。

那位黑人琴手哪裡知道,十年後的譚頓,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獻藝,而不是只在門口拉琴賣藝呀!

我們會不會也像黑人琴手一樣,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不放,甚至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我們的才華、我們的潛力、我們的前程會不會因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白白地斷送掉?

人,必須懂得何時抽手,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

人,必須鼓起勇氣,不斷學習,再去開創生命的另一高峰啊!
--------------------------------

本文主角資訊尚待確認中,完整個人生平代後續補上。)

閱讀後的想法:


在我貼上最後一句話,我對這個故事發生疑問。
一般方式追到這勵志故事搜尋到出自暢銷書心靈雞湯,

接著再用其他方式追,突然另一段話出現,

大前研一說:渴求對的答案 其實是一種病態
(依據個人,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隨著地點、世代、國家會有變化。如果你找到的那個答案適合你的需求,也符合執行能力,那就沒有所謂的「一個難關、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種事。)

然後再用內文以文找資訊,預想結果如果勵志故事是個虛擬人物,你對這個勵志故事的失望度如何?

記錯名字是失禮的是,譚盾為何會被打成譚頓是出版社不用心嗎?


P.S.


因為對於故事的好奇,
通常大家會作延伸閱讀的想法,
在延伸閱讀時卻發現資訊的不完整性,
這個故事有必要找尋正確的完整個人生平嗎?
預先設想懷疑該故事為虛構。
被行銷精心包裝的好故事有必要去搜尋出真相嗎?
真相到底對你有什麼幫助?
好的啟示對人才有幫助吧!
寫下那段話的時候,
那種心情有點複雜。
因為主題是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
而我因為要找延伸資訊作補充,而打上最後一句話。

完全沒有反對該文只是想要知道真相,
結果一直找不到。
而又以Google找資訊沒找成,
改以Scupio酷比去搜尋依然找到相同網路連載文章,
而主角生平找了很多頁一直沒找成,
只找到譚盾這個比較符合的資訊,
最後在他本人紀錄影片親口說出上段原始故事。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