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阿桂)的設定,在國小教科書有講:實際上女兒若要成為色盲者,必須父母雙方的兩條X染色體都缺少某一色素基因,這個意思是指父親也必須是色盲設定才是成立的!故事中交待父親設定只有老婆離家,肝不好愛喝酒但樂觀的拾荒者。
男孩(阿賢)的設定也是另一種色盲是對"性向的色"產生盲懂,為了票房,還是要拍有吸引愛看BL的女孩的段落的電影。而且也算是監製吳念真自打嘴巴,因為他在 PAR表演藝術刊號192期 吳念真 「情義」打造「通俗」好戲該文有點衝突。
參考資料:
《海角七號》為何夯?讓大家看得懂又宣洩情緒
同樣訴諸「正港台灣味」的土產創作,同樣叫好又叫座,不少人把《人間條件》比喻為劇場版的《海角七號》,吳念真如何解讀這部電影熱賣背後的意義?「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台灣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一部讓大家都看得懂的片子了,不是故事根本講不通就是寫同性戀,你看像《練習曲》單純拍一個騎單車環島的故事,很多觀眾就被打動了。」
「這一兩年因為楊德昌過世,影展會有他的專題,我自己也會把過去跟他合作的東西拿出來看一看,我覺得如果以相同的年紀比較,楊德昌比現在的導演優秀太多了。老實說,現在的導演連故事是什麼都不知道,日子過太好啦,什麼是苦難?只從閱讀和電影中瞭解苦難,而不是生活。現在是一件小事情可以把它講大,以前是那麼大的事情去把它講小。不過,我這樣講人家會說老先生囉唆。」
話峰一轉,吳念真說:「但如果我是政治人物,我會非常注意《海角七號》現象帶來的意涵。一部片票房能賣到新台幣三、四億元,這不代表國片將起飛,因為這個口號從民國四十幾年叫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它起飛過,但可能跟今年總統大選後,台灣許多人的情緒近半年來沒有辦法找到出口有關。像我有個朋友看了兩遍《海角七號》,原因只是想去聽片中主角對『Chinese Taipei』爆粗口的台詞,宣洩被壓抑太久的情緒。」
戲劇寫實呈現意識形態,讓大家發聲也好
號稱「國民戲劇」,演本省人懷舊情感的《人間條件》,對照同樣票房長紅,講外省眷村的《寶島一村》,正好是台灣兩大族群的舞台縮影,吳念真說:「把意識形態轉化為寫實呈現也不壞啊!讓各種不同群眾透過體育、媒體、文化等等去發聲,總比壓在心裡頭好吧!眷村有它的文化與特質,是該被拿出來講的。」
從政治的對立到文化的隔閡,難道本省和外省的「族群融合」只是一句難以實現的口號?「我覺得台灣的族群與本省人、外省人比較無關,而是跟統治階層與被統治、管理階層與被管理有關。現在還是有些人擺出一副『我是統治階層』那種傲慢的姿態,他們覺得只有我有資格、有能力管理這個地方,以自己的判斷為判斷。」談起政治,吳念真不怕被貼上藍綠標籤,他說:「這十幾年來的執政者,李登輝最大的貢獻是—─罵總統不會被關;陳水扁最大的貢獻就是—─你當總統還是會被關噢!」
今年,《人間條件》三部作品輪番上演:二月《人間條件二》於國家劇院演出三場,開演前一週即全數售完;《人間條件三》五月在城市舞台演出七場,開演半個月前票賣得一張不剩,加演兩場也全數賣光,全省巡迴售票率更高達九成九;十一月《人間條件一》第四度重演,不僅票券早在三個月前迅速被掃購一空,明年一月還將加演。問他還會再回去拍電影嗎?「如果我要拍電影,我會很小心,希望可以讓國際看到台灣,不是只會製造電腦,而是我們也有我們的生活、困境與尊嚴。」看來,無論電影、廣告、舞台劇,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吳念真還是會跟觀眾繼續搏感情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